业务联系TG:@hwdb
www.hwdb.la
haowangdanbao@gmail.com
业务联系TG:@hwdb
www.hwdb.la
haowangdanbao@gmail.com
姜梦楠:中国各地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项目已经超过 1500 个,但在气候适应、社会资本投入以及项目标准等诸多方面问题待解。在中国的西南重镇重庆,一家当地的能源企业向中国银行成功申请了4.7亿元的贷款,用于由发电、制冷和供热三大系统构成的冷热电三联供(Combined Cooling, Heat and Power)的能源站。由于该项目可以提高周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,其贷款属于气候投融资,融资利率大大低于市场水平。项目负责人表示,按利率降低1个点算,融资成本一年能减少400多万元。
这一优惠的项目融资,发生在全国首个专门为气候金融打造的“政银企”平台上。该平台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监管,有投融资需求的企业和银行都可以入驻。在这里,希望申请资金的企业可以提交资料,经环保部门对项目减排量预估审核后进入项目储备库。而入驻的银行则会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,在项目库中选择合适的项目投资。
2020年10月,在中国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久后,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发改委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》(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提出要通过投融资来支持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,并提到要首先在地方上开启气候投融资试点。重庆的“政银企”就是试点的一个平台。
2021年12月,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《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》,开始正式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。如今,近两年过去,试点进展如何?中国的气候投融资又展现了哪些特点?